立足劍橋哈佛園 放眼宇宙大世界事
立足劍橋哈佛園 放眼宇宙大世界事
來到美國波士頓不知不覺已逾三十多年。往回一顧,這段漫長的歲月已超過我在上海出生,台灣長大,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和奧立岡州幽靜城深造、就業的時間的總和。易言之,我這生一大半日子生活在這美國東北角滿山秋色的紐英倫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地區-美國獨立戰爭的搖籃,文藝、科技、教育和工商業的發祥地。在這裡山明水秀人傑地靈,既有美國最古老的文化和歷史,也經常能接觸到最新最現代化的知識。長久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影響至巨。並眼見學術界、高科技界的大起大落變化,譬如我曾任職的王安公司、通用電話電子公司、DIGITAL的消逝,箭點公司(Arrow Point)的興起,和MIT電腦、人工智慧合併為CSAIL等等,對我影響、啟發很大。不僅如此,由波士頓和僅隔查爾士河的劍橋市,兩個好像孿生姊妹的雙子城,其中蘊藏的巨大能量和潛力,由此所輻射出去到全世界各地,賦予我充沛的靈感, 所到全球之處都能產生延綿不斷的思緒和聯想。
我任教的東北大學就在波士頓市區內。介於波城交響樂團和藝術博物館之間。長期受古典「聲、色」音藝薰陶,不亦樂乎。往南隔一條杭廷頓大道就是哈佛醫學院。往北隔查爾士河就是麻省理工學院MIT。再往北一點就是哈佛大學校本部哈佛園。方圓不出幾英里之內就是我日常生活的中心。多少年來,在MIT當研究顧問和哈佛兼任教職,結識了不少大師。印象最深的包括人工智慧(AI)之父MIT明斯基教授,語言學之父明斯基教授,從斯丹佛大學來客座的可努斯教授,杜林獎得獎人現在北京清華大學的理論電腦泰斗 姚期智教授,美國軟件科學泰斗 葉祖堯教授,和來MIT講學的模糊科學的創始人札達教授,以及模式識別(PR)開山鼻祖故傅京孫教授等。可惜傅教授英年早逝,促成我創刊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PR & AI學刊,以紀念他和繼續發揚影響民生至鉅的PR&AI領域。這期間,我有緣任聘為華東師大紫江學者訪問客座教授,參與呂岳院長的「郵件自動化處理」的大型計劃。呂院長也兼任上海郵政研究所總工程師,專門研究用電腦識別大量信封,快速、準確、省人力、省錢。在他的團隊不懈的努力下,擊敗了把持中國郵政自動化系統多年的德國西門子公司,取代了他們的機器。中國的郵電自動化系統終於可以獨立自主而不再仰仗他人了。多麼令人歡欣鼓舞。我在MIT作研究顧問,主持「識別支票」計畫。經過多年努力,終在銀行自動取款機(ATM)內可以快速準確地自動識別支票。從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開始做起,現已慢慢地盛行到其他各大銀行。團隊努力,略見成果,頗得欣慰。
我曾在哈佛醫學院榮獲IEEE(國際電子電機學會)傑出貢獻獎,由IEEE-SMC哈爾會長特別從佛羅里達大學趕到劍橋來親自頒發。很受感動。遠赴統一後的德國馬德堡大學任Otto-von-Guericke傑出客座教授,以及到加拿大凱佳利大學任iCORE(資訊菁英中心訪問講座教授),體會歐加異地文化,教學相長,獲益良多。我也深感榮幸能到以色列耶路撒冷接受IAPR(國際模式識別協會)會士榮譽 。遊歷了聖城耶路撒冷,隨著一步一步的腳印,聖經裡耶穌的故事又一頁一頁的展開在我的眼前。感觸良多。回美後寫了一篇:〈踏尋耶穌基督的蹤跡〉,發表於青年日報和我的散文集:〈哈佛冥想曲〉。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還有來哈佛演講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和莫言等,他們的演講和風範都給了我莫大的啟發。先前的勒辛頓和後來的牛頓中文教會是我必去之地。每週的查經班和主日崇拜幫助我靈命成長。我在紐英倫中華專業人員協會任會長和董事期間主辦了多次學術會議。曾在東北大學大型視聽綜合教室辦了很多年,後來改在哈佛和MIT舉行。前後邀請了很多大師,包括:電腦科學家和小說家張系國教授、李家同教授、文學小說家白先勇教授、神探李昌鈺博士、哈佛講座教授王德威教授、小說家紀綱和趙淑俠、趙淑敏姊妹等。藉著回國講學的機會,我還結識了詩人余光中教授和作曲家故黃友棣教授。我從小就愛唱歌。曾參加台大合唱團。波士頓的MIT劍橋中文合唱團、樂音合唱團、東方之聲合唱團和愛樂合唱團也不乏我的蹤跡。每週在MIT音樂教室練唱,每年並在MIT貝殼大禮堂和哈佛培恩音樂廳輪流演出。東方之聲合唱團還曾遠征台灣、海南島各地,並榮獲維也納世界合唱比賽金獎。很受鼓舞,永誌難忘。
就在這以劍橋為中心的生活、學習、和成長的環境裏,我曾陪伴親愛的媽媽回她四十年不見的四川老家鄉。到達爸爸的山東老家和曲阜孔子的故居孔府、孔廟、孔林。遠赴國內參與了台海兩岸五市的交大百週年慶典,盛況空前。先後遊歷了新竹、上海、西安、成都(峨嵋)和北京。去過陝西遙祭皇帝陵、和河南伏羲氏陵。遊覽祖國神州大地錦繡河山,心裏受到很大的震撼,把我強烈的感受寫在“媽媽我愛妳”一文中,不僅是為了紀念我親愛的母親,更是遙祝我親愛的祖國和同胞。此文與〈踏尋孔聖曲阜行〉兩篇文章是本書的中心。是我立足劍橋哈佛園,放眼宇宙大世界的人生觀的縮影。與我屢次遊覽樂聖貝多芬的故居維也納後的感想連成一氣。因為貝多芬不僅是個偉大的音樂家,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孝子,他很愛他的母親。他的不朽名諺:「哦,當我能說出「母親」這甜美的名詞,而她又能聽到的時候,還有誰比我更幸福?」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其實,貝多芬不僅愛他的母親,更有仁慈善良的心愛世人。令人驚異的是,他的曠世傑作第九合唱交響樂“歡樂頌”,是在他貧病交加耳朵全聾時完成的。其中引用德國大詩人席勒的詩句:「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與我國至聖先師孔子大弟子子夏在論語中所闡述的,禮運大同篇中的「世界大同」崇高理想不謀而合了。可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英雄所見略同。果真:「不分東西南北,無論男女老少,天賜最佳禮物,人間共享至寶」。樂聖曾經非常崇敬拿破崙革命以建共和的理想。並創作第三「英雄」交響樂標題「獻給敬愛的本那巴提(拿破崙名字)」。可是當他知道拿破崙後來居然背棄民主妄想稱帝時,他非常失望,並憤怒地撕碎標題,改為一頗有報復意味的:「紀念一個偉人的遺跡」。還好沒有一氣之下,撕毀這傑作中的傑作。多麼有道德勇氣、有正義感的偉人!每思至此,都頗受激勵。會令我心中波濤澎湃,盪胸生層雲,不能自己不已。貝多芬是我人生的導師,時常指導我生命的方向。我曾作有〈踏尋樂聖貝多芬的蹤跡〉。在中央日報發表,列入我的〈哈佛冥想曲〉書中。受到眾多讀者的愛戴和鼓勵。大家都期盼我的下一本書什麼時候能出版啊?
盼望著,盼望著,透過國藝會施振榮董事長的引介,拙作“劍橋狂想曲”-立足劍橋哈佛園,放眼宇宙大世界終於出版。我要特別感謝同窗施振榮董事長。一向熱衷發揚中華藝術文化,並創導王道精神、利他就是利己的宏碁電腦公司創辦人振榮兄,對拙著很感興趣,也請國藝會陳錦誠執行長協助洽詢合適的出版社發行。我的“哈佛冥想曲”雖受歡迎,但可惜完全沒有附圖。有讀者很喜歡《大衛的名畫「拿破崙加冕」》一文,但:“好可惜呀,怎麼沒有圖片呢?”“你的《踏尋耶穌基督的蹤跡》我好感動,可惜怎麼一張照片也沒有?”感謝陳執行長的遠見和宏觀,認同拙作《劍橋狂想曲》可加上附圖。彌補了〈哈佛冥想曲〉沒有附圖的遺憾。文圖並茂更能彰顯文意之美感,幫助理解文章的內涵,引起讀者的興趣,效果奇佳。果真「一圖勝千言」(A picture is worth 1000 words)。誠哉斯言也。也要特別感謝張系國、李昌鈺、李家同 等教授和趙淑俠女士、施振榮董事長、業祖堯董事長百忙之中寫序,為拙作添色不少。
寫作出書與廣大讀者分享我的心路歷程,一方面發抒胸中不吐不快的情懷,一方面主要也是為了回顧過去,策勵將來。「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我感覺到好像人生才剛開始,還有好多好多事務需要不斷學習。在人生的旅途上需要感謝的人太多,尤其是我的父母,家人,和新竹省中的辛志平校長。辛校長當年堅持通識教育使我們至今收益不淺。終生難忘。「感恩報恩恩相續,飲水思源源不絕」。「數典不能忘祖,飲水切記思源」。我腦海裏不斷想起樂聖貝多芬的〈歡樂頌〉-那歷盡苦難後的歡樂。面懷耶穌基督「神愛世人」和至聖先師孔子大弟子子夏在論語中所闡述發揚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崇高理想,為了一個更美好的「真、善、美」的明天,願與大家共勉之。
教育部林思伶次長會晤波士頓大學校長
教育部林思伶次長會晤波士頓大學校長
(本報訊) 中華民國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思伶在國際司司長楊敏 玲陪同下,帶領臺灣19 所大學校院40 多位國際事務主管,到波士頓 參加5 月25 日至29 日舉行的2015 年美洲教育者年會(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 NAFSA)。林次長藉此次到訪波士頓,5 月27 日在駐波士頓教育組安排下,拜會世界百大名校的波士頓大學校長 Dr. Robert Brown 及負責國際事務的副校長Dr. Willis Wang,並應 邀與波大臺灣相關研究教授餐 敘,鞏固臺灣與波大長久合作情 誼。
波士頓大學與臺灣國際教育 合作交流歷時數十載,是臺灣在 國際教育上重要的合作夥伴。也 因這份長期友誼,波士頓大學校 長Dr. Robert Brown 特別與林次 長單獨會晤,並對臺灣高等教育 相關情形深表興趣。林次長也向 Brown 校長說明臺灣高等教育現 況及延攬國際優秀人才策略,希 望繼續透過與該校深厚友誼及國 際合作策略,推動臺灣學生與波 大學生的相互交流,拓展更廣泛 的國際合作領域,深化臺灣與波 士頓大學合作夥伴關係。
負責臺灣國際教育交流的楊 敏玲司長亦與波大副校長Willis Wang 進行晤談。席間,楊司長表 示波士頓大學是臺灣在國際教育 合作上重要的夥伴,與波士頓大 學合作的臺灣研究計畫已邁入第 9 年,並感謝W 副校長對於推動該 校與臺灣學術交流的支持。W 副 校長則回應波士頓大學國際學生 中,來自臺灣的學生約300 多名, 居該校國際學生排名第六位。他 也建議拓展雙方合作 領域,從目前的人文社 會領域合作,擴展至醫 學院及科學、科技、工 程與數學的STEM 領域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 and Mathematics) 。同時,W 副校 長亦介紹該校的學生 赴海外實習及留學等 計畫,楊司長則表示教 育部目前積極推動國 際學生赴臺實習計畫, 希望未來與波士頓大 學進行類此合作,並期 待未來臺灣成為波大 學生海外留學計畫據點之一,進行全面性的 學生交流與學術合作。
除拜會波士頓大學校長及副校長,林次 長一行也應邀與波士頓大學臺灣研究相關教 授餐敘,希冀進一步強化臺灣與該校的學術 合作。與會教授包括波士頓大學亞洲研究中 心主任Dr. Eugenio Menegon、東亞考古及歷 史文化中心主任Dr. Robert Murowchick、人 類學系教授Dr. Robert Weller 及Pardee 國際 事務學院副所長Dr. William Grime 等。會中, 林次長感謝各位教授對於「臺灣研究」計畫的 支持,同時也期盼與該校持續進行臺灣研究 相關計畫,創新「臺灣研究」多年合作成果與 延續長期合作夥伴關係。
教育部與波士頓大學自2007 年即開始合作 「臺灣研究」計畫,在過去長達8 年的合作中, 波大開設了5 門與臺灣相關的正式課程,設置 考古學家張光直教授圖書館,進行臺灣數位 典藏庫計畫,並每年邀請臺灣及美國專家學 者於「臺灣論壇」專題演講,藉由這些學術合 作,提升臺灣研究能見度。 此次林次長率領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 合作基金會(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of Taiwan, FICHET)及19 所公私立大學校院參加2015 年美洲教育者年會活動,臺灣的學校也藉此 年會良機,不僅與姐妹校聯絡情誼、鞏固合作 關係,更積極和與會的世界各國各校洽談國 際教育合作可行性,期拓展臺灣各校的國際交流廣度。臺灣大學校 院參加教育者年會行之有年,此次年會中以「Study in Taiwan (赴臺 留遊學)」設置教育展攤,以整體行銷策略吸引美國學生赴臺學習華 語文或攻讀學位。年會中,更安排由國立臺灣大學吳俊輝副國際長 主持的講座(Session),藉由臺灣、法國、愛爾蘭、澳洲等四國學校的 交流經驗,探討政府政策與大學之間的關係,以及其間如何彼此磨 合與應對。經由美洲教育者年會設置行銷臺灣展攤及發表國際合作 經驗分享講座等活動,期能提昇臺灣高等教育的國際知名度,並進 一步拓展臺灣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合作契機。
老夫平生好奇石
老夫平生好奇石
石頭,這是太平凡無奇的小事了。一是到處都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石;二是即使買,也不會昂貴。那,為何要提出石頭的問題來呢?
不過,你如果是“奇石”收藏專家,那可就大大的不同。一是“奇石”不是輕易可以找到,更不容易見到;更更不容易買到。二是“奇石”,例如:壽山石、田黃石、青田石、昌化雞血石、巴林石、芙蓉石等,現在由於開採多了,“物以稀為貴”;上述數款石由過去本來是普通石升格為“奇石”。它們已升格為不易見到的奇石,更更不易買到的奇石。
我有個收藏“奇石”的朋友,已有四十多年的收藏史。是“見石如命” 的角色。當他見到自己喜愛的一塊“奇石”,一定要追蹤到底。例如一塊漂亮的芙蓉石,那怕價格昂貴,他也要千方百計買到手。即使人在美國,可美石還遠在青海、新彊、蒙古、長白山、福建等地,他一樣要想盡辦法追蹤到個“水落石出”,才心安理得。
喜歡玩石,喜歡它哪些方面呢?從幾十年的觀察玩石經驗,綜合起來看,一般有如下的一些基本特點:例如–
外形奇特;天然藝術品;色澤鮮豔;紋飾漂亮;質地堅韌;化學性質穩定;分佈廣,品種多。作為奇石,它還具有多方面的價值。
奇石收藏家認為:到目前為止,奇石品種已有一百二十多種。我對這方面的見識還是十分有限。在這裡,我只重點介紹對印章石的學習體會。
顧名思義,印章石是專供刻印圖章的石材。其硬度一般在3度以下。篆刻制出實用功能之外,作為欣賞和收藏,印章名石主要有:壽山石、田黃石、青田石、雞血石、巴林石、芙蓉石、五花石、長白玉等。
壽山石:因產于中國福建福州壽山而得名。《讀史方輿紀要》載:在福州府“東北六十裡,產美石。瑩潔柔潤”。壽山石顏色極豐富:壽山礦常坑密布,常以各坑地名或顏色來對此產石命名。例如連江墩洋高山旗絳月尾吊筧半山鹿目格都成等。但非行家卻難以細分。壽山石入印,始於元明之際,盛於清。由於受印人喜愛,流傳作品豐富多姿,多數高超作品流傳至當代,成為收藏家的珍愛之作。
田黃石。田黃石產于福建福州壽山鄉水稻田底下。又是黃色,故取名田黃石。它是壽山石中最名貴的品種之一。屬葉臘石,為目前世界印材中的珍稀品種。早在明清時期聞名於世。歷代皇帝,達官貴族,文人墨客都以能得到田黃石而興奮不巳。歷代帝王喜好田黃,致田黃價倍增。當時,《閩雜圮》稱:“一兩田黃一両金” 。現在由於產出已近絕跡,何止百倍、千倍!
據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曾經與田黃石有過一段特殊的感情。在元朝末年,朱元璋生活很苦。無吃無穿背井離鄉,沿街乞討,渾身長滿了瘡。一天他乞討來到壽山鄉太勞累睡著了。等他醒來,發現身上瘡全好了。以後,壽山田黃石被人們推為“印石之王” 呢!
青田石。產于浙江山口、方山一帶的封門、旦洪、堯土等地。眾多的品名又依外觀顏色分為十大類:例如青色的燈光凍、魚凍、封門青、黃色的黃金耀、秋葵、棕色的醬油凍等。在100多個品類的青田石中,也有類似田黃的東西。只是叫了別的名稱。當然也有叫朱砂青田的“雞血石”。青田石產于浙江青田縣,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 。色彩豐富,花紋奇特。以葉蠟石為主,顯蠟狀玻璃光澤,無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
巴林石。主要依據顏色、質地、結構和紋理和結構,將巴林石分為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和圖案石等五大類。雞血石為珍貴之石。
昌化石。此石產地為浙江昌化玊岩山。屬葉蠟石。主要成分由地開石、高嶺石等組成。由於內含汞礦石朱砂成分而顯紅色,故稱鷄血石。鷄血在石中分佈愈多愈名貴。該石刻的印章如果六面都是紅色,稱為“大紅袍”,是更為名貴。
文/黃鏡明
千里難逢手足情
千里難逢手足情
最近,不經意地“翻箱底”,尋找自 己早年歷史材料時,發現一張 西元1956 年3 月,中學時期校刊《一中 學生》編輯委員會發給我的聘書,聘請 我當《一中學生》編輯。由此,難免引起 我回憶過去了的一些往事。 屈指算來,至今巳過去六十個年頭 了。時光流逝。幾十年歲月,有如流水 般,象放電影、錄相般,看得見摸得著, 可就是一去不復返呢! 提起《聘書》,我親愛的文友、書友 們!又會很關心我,問:你黃老夫子是什 麼原因,引起你這麼大的興趣,為多種 報刊雜誌寫了這麼個六十年?我只是回 想起喜歡寫文章,而且幾十年如一日地 為海內外各種刊物、報紙雜誌不間斷地 寫了六十年。回過頭來看看自已,很有 意思!也積殿了不少難於坦言清楚的有 感而發的情緣!為什麼能夠堅持不懈地 寫了這麼漫長歲月的六十年?
我不是寫作長篇小說出身。有的作 家一生就是為寫一本長篇小說而獻身。 我只不過是“為人做嫁衣裳”。例如為某 熟悉的演出團體,為某文藝界著名名 星,寫一篇評論性的文章。彼此很瞭解、 熟悉,彼此互相介紹,也就無所謂。從 60 年代至80 年代,我在中國廣州廣東 省藝術研究所任職時,許多駐穗報紙雜 誌的記者,例如:《中國藝術》、《中國戲 劇》、《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廣州 日報》、香港《文匯報》、香港《大公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上海 《文匯報》、《新民晚報》、《武漢晚報》、 加拿大《大漢日報》等,各家報社記者, 由不熟悉到成為好朋友,由開始時寫信 約我寫稿,到後來熟絡了,改為電話約 稿,告訴我什麼內容,字數多少,但一兩 天內要給送稿。如此這般,竟然為他們 “做嫁衣”做了幾十年啊! 說起華文媒體老朋友,由於都瞭解 我是研究藝術,喜好寫文章,有興趣畫 畫和書法,他們往往是假日約我敘談交 流,“真刀真槍”見面示範。即:光講沒 用,加上我一點也不保守;你做給他看 過,知道你“真功夫”的尺寸深淺,這種 交流的事後情誼,非常牢固,永遠忘不 了!等於這位元記者來說,也算是學到 了一門“手藝”。何樂而不為!餘此類 推,我的華文媒體老朋友多多,即可想 而知!
我在此要特地介紹一位資深記者。 每年凡是有演出團體出國演出,他必定 提前來找我約稿。問題是:他“醉翁之意 不在酒”。我的這位華文媒體老朋友,借 此機會,把全家老婆小孩都領來,要我 詳細介紹如何學習文學藝術的理論課。 有的寫手,偶然為自已熟悉的某位 老作家、老一輩著名名星寫回憶錄之類 的文章,比較多;而像我這樣不間斷地 寫同一種體裁、同一種類型的文章,就 比較少。像我這種“行當”,是比較特殊 的。因此,有許多老朋友,見面時“尊 稱”我為“黃專欄”,即“專欄作家”。不 過,我的這些“可愛”的老朋友,還不瞭 解我當年一兩天內要送稿的“苦楚”啊!
西元1993 年初,我移居美國波士 頓。 波士頓,建於1630 年。是美國最古老的 文化古城。它擁有一百多間大專院校。 舉世聞名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總醫院等,多少年來,出了不知多 少頂尖人才。歷史上,這裡發生過許多 震撼世界的革命故事。約兩百多年前, 這裡一批年青人,不滿英國統治者在北 美洲,提高中國紅茶稅。他們同心協力 把船上四百多箱中國紅茶全傾入海中, 以示抗議。後來爆發了第一次美國革命 戰爭。波士頓港,是最早與中國廣州港 貿易的港口。廣州市有個叫“十三行”的 街名,當年是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外祖父 在此最早開發“十三行”的“祖師爺” 呢! 我在波士頓二十多年,最早接觸華 文媒體朋友,先後有:《星島日報》,《世 界日報》,《紀事報》,《明報》,《波士頓 新聞》等。這主要是歸功於老報人的引 薦。有的是工作上的關係,例如《世界日 報》老前輩馬克任,他是北美華文作家 協會主席,我是紐英崙分會理事。要辦 事,互相幫忙,就很容易相識。《星島日 報》,我為他們寫了一段時間的稿子。都 是老報人之間,大家互相幫忙,該報要 我寫就的,多數篇章是藝術歷史或演出 評論文章。後者多數是熟悉該演出機構 者。
在波士頓,與華文媒體接觸最多 者,要算是《波士頓新聞》。所以接觸比 較多,是因他們對我的“底細”比較瞭 解。該報主編幾年前曾約我寫“專欄”。 當時,剛好我正在策劃書畫展,沒有答 應寫。一直延至2013 年8 月才答應正式 為他們撰寫。我從2013 年8 月9 日第一 篇《記單車環游世界賴立坤》開始,斷 斷續續,至今,已寫了90 多至100 多 篇。每篇字數由一千五百多字至三 千多四千多字,視內容而定。但基本 保證每星期五供給一篇刊載。該報 主編根據唐人街群衆看報實際情 況,要求我照辦的有:1、要求內容要反 映群眾關心的問題;2、形式要大眾化, 淺白易懂。不要太深奧。我基本按照要 求而努力去安排和組織課題。 刊登在《波士頓新聞》一批批文稿, 正如《春秋寄語》中所述:“這些文章, 大多數是過去的讀書筆記或讀書隨感 彔以及重要歷史專題資料實錄。”“不少 篇幅也是我過去做論文專題前的草稿 和寫作素材。現稍作整理,刪補或修正, 使其記有一兩件小事,而且基本符合 “小品文”要求,送報社編輯部處理了 之。 一唱雄鷄天下白, 千里難逢手足情! 在弘揚中華文化與美國沃土共同交 流、開發的同時,願中美有志之士,把中 美藝術文化繼續發揚光大,緊跟時代潮 流,與時俱進,造福人類!
最漫長的衝線,最殘酷的結局
最漫長的衝線,最殘酷的結局
全長2800 海裡的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第七 賽段終點線在本地時間5 月27 日凌晨1 點09 分49 秒被布魯內爾隊率先衝破,曼福隊緊隨其 後。而一直保持前三位的東風隊在最後時刻被 阿爾維麥迪卡隊反超,落後55 秒鐘,屈居第四。 第七賽段是至今為止變數最大的一個賽 段,海況變化頻繁,結局出人意料。里斯 本終點線前的決戰是東風隊經歷過的最 揪心最殘酷的一次,與上個賽段終點線 前與阿布達比的較量過之而不及。距離 終點線10 海裡處,一個風洞讓每一個路 過此地的船隊都不能倖免。但布魯內爾 隊和曼福隊在被無風困擾十幾分鐘後紛 紛得到北風支持漸漸離開。而東風隊卻 被該風洞困住長達一個多小時!以至於 原本在十幾海裡以後的阿爾維麥迪卡隊 和阿布達比隊迅速追上,阿爾維麥迪卡 隊更是進而取代了東風隊的位 置。最後4 海裡,阿爾維麥迪卡 隊和東風隊又上演了一場 “對抗賽”!兩隊對第三名的 激烈爭奪將里斯本終點線的 緊張氣氛推向一個高潮。
回顧整個第七賽段,東風 隊經過了墨西哥灣暖流、挑 戰了亞速爾高壓,從領先掉 落末位又再次追回第一集 團,原本有機會超越曼福隊 卻遇到鯊魚卡住穩向板和舵 葉失速。當然這一切都是遠 洋比賽中會發生的小意外。 最讓東風隊船員們難以接受 的就是在沖線階段被阿爾維 麥迪卡隊反超。“ 在今天之 前,我覺得這個賽段還是挺 順利的,都在可控範圍內,比如我們可以 從落後追回領先。但是就在今天 早上,被困無風區,實在是無能為 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前船跑掉, 後船追上。”楊濟儒遺憾的說。“運 氣不大好,沒風真的一點動彈不 得。我們最後輸就輸在太想贏 了!”陳錦浩理智的分析了丟失第 三名的原因。
“我對自己在轉向時 候犯的錯誤感到生 氣,我們想在這個賽 段取得更好的成績,但是 結果卻只取得了第四名。 我需要花幾天的時間和家 人在一起來恢復狀態!”船 長夏爾毫不掩飾失望的心 情。里斯本沿岸的無風區 不僅讓東風隊痛失登上領 獎臺的機會,也讓冠軍布 魯內爾隊在最後的衝刺階 段小掙扎了一番。而東風 隊最大的對手、積分榜第一位的阿布達比隊在 本賽段也曝出冷門,僅獲得了第五名。這讓最 後兩個賽段的終極冠軍之爭更加撲朔迷離。
第七賽段過後,布魯內爾隊和阿布達比隊 在總積分榜上的差距縮小了四分,僅比東風隊 落後一分,亦成為總冠軍的有力爭奪者。沃爾 沃環球帆船賽最後兩個賽段是不超過1000 海 裡的短距離賽段,誰能笑到最後不可預測! 55 秒惜敗,這無疑是東風隊最遺憾的一個 賽段。但請收拾好心情,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