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田科技高中生訪波士頓 賞中華書畫 嚐中華美食
春田科技高中生訪波士頓 賞中華書畫 嚐中華美食
美國麻州中部春田科技高中(Springfield High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舉辦中文戶外教學參訪,共有中文課程師生50人參加,參觀包括以收藏中國屋舍、書畫等藝術品聞名的Salem鎮Peabody Essex Museum,並到波士頓華埠享用中華美食。
駐波士頓教育組組長黃薳玉準備傳統港式點心歡迎這群遠道而來的學生,讓這群高中生品嚐春田市難以嚐到的中華美食。宴席中,黃組長代表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致詞歡迎春田科技高中校長Richard Stoddard及師生來到波士頓,並提供許多到臺灣留遊學,學習華語文的簡介資料,包括臺灣基本介紹、赴臺留遊學簡介及獎學金資訊,鼓勵這些在春田市學習中文的學生,有機會可選擇到臺灣精進華語能力。黃薳玉提到,中華民國(臺灣)教育部也提供相關獎學金給美國學生申請,如「教育部華語文獎學金」特別設置給有意到臺灣學習華語的學生,也設立「臺灣獎學金」給有意到臺灣攻讀學位者。黃薳玉介紹後,不少春田科技高中學生對到臺灣進修學習興致盎然,紛紛詢問到臺灣學習的細節,包括如何申請獎學金及獎學金內容等。黃薳玉也表示,臺灣擁有優質的華語教育課程、民主安全的生活環境及相對美國較低的物價水準與學費,赴臺留遊學並非難事,希望更多美國學生到臺灣精進自己的華語文能力,體驗深奧的中華文化,或研讀學位。
這群學生都是春田科技高中中文課程學生,已學習中文一至四年不等,看到筷子、港式點心等新奇事物,無不充滿好奇,開心地嘗試使用筷子品嘗眼前中華美食,並頻頻詢問食物的中文名稱,從美食中學中文,每位學生吃得不亦樂乎。
春田科技高中中文戶外教學是由校長Richard Stoddard率領,春田市外語部主任Ann Ferriter及該校中文教師黃美珠與Katherine Chang兩位老師陪同。此次戶外教學由黃、張兩位老師籌劃,安排到Salem的Peabody Essex Museum與華埠參訪。Peabody Essex Museum收藏品包括17及18世紀中國貿易出口至歐美國家的各式藝術品、家具及書畫瓷器等,春田科技高中學生對博物館內珍藏的東方藝術品無不感到趣味無窮。這次春田科技高中中文戶外教學以參訪華埠作結,在這趟旅途中,學生體驗中華書畫文化、品嘗中華美食,也更瞭解赴臺灣學華語或就讀學位的機會,激起赴臺留學及對中華文化的興趣。
圖:春田科技高中(Springfield High School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校長Richard Stoddard(前排左五)、外語部主任Ann Ferriter(前排左四)、中文部黃美珠老師(前排左三)、Katherine Chang(前排左二)及駐波士頓教育組組長黃薳玉(前排右三)於會後合影
查理斯河畔美中醫學交流學會龍舟節再次義診
查理斯河畔美中醫學交流學會龍舟節再次義診
波士頓的龍舟節一年比一年熱鬧了,今年有60多家團體組隊參加,是參與團隊最多的一次。他們在查理斯河展開了熱鬧喜慶的競賽。
這一天對所有參與人員義診已經成為美中醫學交流學會的一項優良傳統。協會成員,醫師、藥劑師、醫學研究者、心理工作者用他們的休息時間,報著回饋社會的心,自願以其精深的專業知識為社區、公益、全民的健康以及健康意識作無償貢獻。同時也提高自身的義務奉獻意識、凝聚團隊合作、提升華裔社會形象和宣傳美中醫學交流學會的服務宗旨。
這次參與的成員有孔學君、楊薇、鸞靜、任瑞華、劉昭、Hon Ho、Bonie Wang、牛江河、張眉、溫國林、王青梅、和張夢桃,涉及了內科、內分泌、神經、康復、心臟研究、小兒精神病、心理等學科。
也許是大家的健康意識越來越普及了,也許是美中醫學交流學會的名氣越來越響了,今年諮詢的人比往年都多,都排著隊等。有問婦女更年期問題的,睡眠問題的,、營養管理問題,
其中服務最多的是要求量血壓、血糖,然後開始就血壓的高低談開來,比如好壞膽固醇、高血脂、糖尿病、痛風等問題,還有正確自我量血壓的方法,血壓表型號等。還有就是心臟、肺、肝、胃腸道的具體問題。有些老病號特別和醫師討論中西醫、中西藥的區別、優劣以及適應性。有些還帶著他們的化驗單,超聲波檢查來向醫師請教,自閉症兒童和家長也慕名前來諮詢。
中學生羅澤堃,王博然特地帶來了他們認真製作的自閉症海報,張貼出來後很多人觀看。張眉醫師用畫、字展示了他用藝術形式治療自閉症的理念和方法。他還現場揮毫繪畫寫字,眾人深感興趣。大學生王竟晗義務參加我們的活動,幫了不少忙。
遙望下一個龍年,祝福並期待龍舟和美中醫學交流學會的更大“騰飛”!
(文圖 / 美中醫學交流學會)
第九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圓滿舉行
第九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圓滿舉行
「第九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ICICE9)」6月19日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Sala de Puerto Rico禮堂隆重登場,共有來自11個國家及地區、300多位海內外華語文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展開為期兩天半的論文發表與意見交流,僑務委員會信副委員長世昌開幕致詞時指出,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是全球最早結合電腦網路辦理的華語文教育研討會,自1999年開辦以來,累積超過4,000位海內外華語文教育學者專家及華語文教學實務工作者參與,不僅是全球三大華語文教學研討會之一,更已躋身成為全球最具規模並最受矚目的華語文數位教學論壇之列。上屆研討會(2013年)首度跨海選擇美國西岸洛杉磯市舉辦,信副委員長更幽默指出,今年選擇麻省理工學院(MIT),除了基於區域平衡考量,並強調這個研討會是「Made in Taiwan」,贏得全場貴賓如雷掌聲。
19日開幕典禮出席貴賓尚有麻省理工學院國際長Dr.Bernd widding、全球研究語言學系Prof.Emma Teng、麻州眾議員黃子安、劍橋市市議員張禮能、總統府資政江宜樺、駐波士頓辦事處處長賴銘琪、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阮鴻燦,以及僑務委員馬滌凡等人。麻省理工學院國際長Bernd致詞時表示,該校以理工學科著稱,每位畢業生均需要接受為期一年之人文科學訓練,其中學習華語文及中華文化即為重要之課程內容。東亞系教授Emma鼓勵與會者可以利用研討會空餘時間參觀丁肇中研究室,以及該校多媒體教室。
當地僑團波士頓洪門致公堂、紐英崙中華公所、麻州牛頓元極舞健身會,以及新英格蘭客家會等分別帶來舞獅、揚琴、臺灣高山青及客家舞等表演節目,將臺灣傳統民俗文化帶向國際舞台,並為研討會注入歡欣熱鬧之氣氛。
本屆研討會計有80篇論文發表,並邀請到馬來西亞南方大學藝術及設計學院院長暨中文系系主任蔡志禮教授進行專題演講,麻省理工學院亦以地主身分舉辦歡迎酒會,此外僑務委員會利用研討會期間,即端午節當天舉辦ICICE9藝文之夜,讓與會者享有愉快之藝文饗宴,本屆研討會活動已於6月21日聯合座談會後閉幕。
第九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歡迎酒會
第九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選擇在以理工學科著稱的麻省理工學院舉辦,六月份的波士頓天氣晴朗、景色怡人,優美的校園聳立著饒富創意的各式各樣獨特建築。該校國際長Dr. Bernd Widding致詞時感謝僑務委員會選擇在MIT舉辦研討會,全球研究與語文系教授Emma鼓勵與會者利用研討會空餘時間參觀丁肇中研究室。19日當天晚間麻省理工學院特別以地主身分舉辦了一場溫馨具特色的歡迎酒會,讓與會學者度過了愉快的夜晚。
何可一日無此君 ~ 茶
何可一日無此君 ~ 茶
茶,被世人認為: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每天必備的飲料。中國民間裡一直有“神農氏”發現茶葉的傳說。成書於西元前二世紀《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相傳神農氏嘗百草,後感到不適,躺於樹下,見到一種開白花的植物。便摘下嫩葉咀嚼而治好。現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遺址,還出土了西元前四千年的古茶樹。到殷周時,茶不僅用作藥物,而且開始成為飲料。因此,後人便開始喝茶的習慣。成書於西元前八世紀的《詩經》中亦有“誰謂茶苦,其甘如薺” 。據陸羽《茶經》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 的記載。茶後來傳播至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地皆有不同的飲用方法。
世界上第一部茶專著叫《茶經》。作者:陸羽(西元733-804)唐複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氏。自幼好學,性淡泊,閉門著書,不願為官。安史之亂後,盡心於茶的研究,撰成《茶經》一書。對促進中國茶葉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後人為了紀念陸羽在茶葉上的功績,祀他為“茶神”中“茶聖”。中國走出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其內容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採制、煮茶方法、歷代茶事、茶葉產地等十章。內容豐富、翔實。系統而全面地介紹了中國古代茶葉的發展演變,極具史料價值。唐朝北方的回紇國,曾以千頭良馬換取《茶經》。從那以後,《茶經》傳到了國外,有多種文字譯本,受到多國知識界人士的廣泛歡迎。
中國茶飲的民族性、藝術性與傳統文化的關係。茶葉自“神農嘗百草”被發現以來,它對人體生理的多種功效被逐步認識和開發。茶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所謂“酒壯英雄膽,茶引文人詩” ,除茶葉本身的物質特性作用之外,因為有著廣大飲用人羣為基礎特別是文人階層的參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茶文化的各個發展階段,都能充分地體現出民族性和傳統文化在其中的巨大感染力:
1、茶事藝文中人文資訊,具有很高的參照價值。通過唐代詩人的作品,可以瞭解那時茶人和文人對品茶的各種理解。通過對宋人作品的欣嘗,又能瞭解到“品茶”向“鬥茶”的價值轉移。再看明代文人的作品,“烹茶”在此時又成了文人內省的獨特方式。
2、茶事藝文中的歷史資訊,具有良好的借鑒價值。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在這條歷史長河中,每一個轉折,似乎都會有標誌性的作品出現。這些標誌性的作品往往是以文學性很強的詩賦、散文乃至書法、繪畫等著作形式存在,具有史料和藝術作品的雙重身份,以史為鏡,具有良好的借鑒價值。
3、茶事藝文中的技術性資訊,具有一定的開發、利用價值。例如茶葉的形象性,可以幫助人們理解以往在純文字的著作中語焉不詳的一些重要內容,也可以補充在一些專著中沒有記載的技術資訊。如對茶葉歷史上一些重要的科技問題的研究和對歷史名茶的開發,還有對茶飲方法及茶飲風格的探索,對古代茶具的恢復等。
中國傳統藝術是中國茶文化的助推劑。茶文化的發展,與中國傳統藝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傳統藝術的表現方式對茶文化的傳播、發展功不可沒。在茶葉從單純的飲用到藝術的品飲,傳統藝術在其中起著一種文化提升的作用,即從實用層面提升到欣嘗層面,進而產生出茶文化獨有的藝術美感。茶飲,原本是生活的藝術。而藝術作品中的“蟹眼松風”,則是藝術家與生活所產生的美好共鳴。
中國茶葉,由採摘到製作,各地茶葉品種多,流播廣泛,茶飲方法多樣化,廣受歡迎之後,歷代皇宮要求中國各地進貢茶葉。供皇室所用之茶。唐以後漸有此制。《全唐詩話》:“按唐制,湖州造貢茶最多。” 清制,各地有專任採制貢茶之茶戶,每歲皆按額貢之。由專人辦解。
洞庭湖中有一座小島,盛產貢茶。其中最著名的是邕湖茶。《嶽陽風土記》載:“邕湖諸山舊出茶,謂邕之湖茶。” 又說:“邕湖之含膏也,唐人極重之。” 而白鶴山所謂“白鶴茶”,更加珍貴。均在洞庭茶島內。此外,還有“銀針”良種,也是一品貢茶。
浙江紹興會稽日鑄禦茶灣,產貢茶特多。“剡溪茶”,唐代已是貢茶之首。明清兩代,將日鑄嶺辟為“禦茶灣”。每年都要選最美的採茶姑娘,親手採制特級茶進貢朝廷。
蘇州吳縣盛產貢茶“碧螺春茶”。它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其香異常,當地人稱其為“嚇煞人”香。
杭州西湖鳳凰嶺上產出最有名的貢茶叫“龍井茶”。因具有“綠色、鬱香、味醇、形美” 的四絕特色,所以,又稱“四絕佳酩”。
宋代貢品“蜀崗茶”。出自揚州西北郊。所產茶葉質地優良,古往今來,備受贊揚。唐末宋初,蜀崗茶的工藝和品質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頗具盛名,被列為宋朝貢品。據《甘泉縣誌》記載:“甘泉縣宋時貢茶,皆出蜀崗,甘香如蒙頂。” 當時的“時會堂”、“春貢亭”,皆是宋代在揚州置辦貢茶的場所。成了後來詩人迎賓作詩的重要場所。
福建貢茶武夷山大紅袍。史載:據說某年有位秀才進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巧遇天心寺老方丈下山化緣,便叫人把他抱入寺中。方丈沖了一碗茶給他喝,病果然好了。後來金榜題名。中了狀元。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陪同下,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老方丈跟狀元說,你過去患了鼓脹病,用這種茶葉沖茶治好。回京後,發現皇后患鼓脹病。狀元叫太醫沖茶給皇后喝,果然治好病。皇上極喜,交了件大紅袍給狀元,狀元把大紅袍披在三株茂盛茶樹上,以代皇上謝恩。在閃閃發亮陽光染紅下,三株茶樹“紅光滿面”。後人稱這三株茶樹為“大紅袍”。代代相傳,成了永負盛名的“大紅袍貢茶”。
歷史上關於茶的最早記載,是在《爾雅》中的“釋木篇”,說:“櫝,苦茶。” 注曰:“樹小如桅子,冬生葉,可煮作羮飲。今呼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 魏晉時茶始食用,到唐時始作飲料。至宋朝飲茶藝術達到極盛,可謂窮極精巧,無以復加,尤以北苑貢茶為最。其產地、採摘、製作等均和一般茶葉不同。
亞裔健康展
亞裔健康展
(本報訊) 基於華人罹患“肺癌”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比率相當高,為了喚起華人對保養肺部健康的重視,上週六在紐英崙中華公所,由德國藥商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與地方組織合作, 下午一點在紐英崙中華公所舉辦“亞裔健康展“。該活動計有10個與醫療保健有關的攤位,提供僑胞各種免費諮詢,禮物,義診等服務項目。另外邀請數位名醫,營養師演講有關肺部保健,肺癌及COPD的預防等知識。現場還有趣味問答,及抽獎。本活動寓教於樂,希望喚起僑胞對肺部健康有更進一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