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 01 1 web1 1  API 04 Michelle web1 2  API 03 Minera web1 3 API 02 Anita web1 4  API 05 Gyewon1 5

H01 安興公司 A3

F08 FAREASTERN遠東家具 A3

教育部林思伶次長會晤波士頓大學校長

 (本報訊) 中華民國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思伶在國際司司長楊敏 玲陪同下,帶領臺灣19 所大學校院40 多位國際事務主管,到波士頓 參加5 月25 日至29 日舉行的2015 年美洲教育者年會(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 NAFSA)。林次長藉此次到訪波士頓,5 月27 日在駐波士頓教育組安排下,拜會世界百大名校的波士頓大學校長 Dr. Robert Brown 及負責國際事務的副校長Dr. Willis Wang,並應 邀與波大臺灣相關研究教授餐 敘,鞏固臺灣與波大長久合作情 誼。

波士頓大學與臺灣國際教育 合作交流歷時數十載,是臺灣在 國際教育上重要的合作夥伴。也 因這份長期友誼,波士頓大學校 長Dr. Robert Brown 特別與林次 長單獨會晤,並對臺灣高等教育 相關情形深表興趣。林次長也向 Brown 校長說明臺灣高等教育現 況及延攬國際優秀人才策略,希 望繼續透過與該校深厚友誼及國 際合作策略,推動臺灣學生與波 大學生的相互交流,拓展更廣泛 的國際合作領域,深化臺灣與波 士頓大學合作夥伴關係。B1 1 web

負責臺灣國際教育交流的楊 敏玲司長亦與波大副校長Willis Wang 進行晤談。席間,楊司長表 示波士頓大學是臺灣在國際教育 合作上重要的夥伴,與波士頓大 學合作的臺灣研究計畫已邁入第 9 年,並感謝W 副校長對於推動該 校與臺灣學術交流的支持。W 副 校長則回應波士頓大學國際學生 中,來自臺灣的學生約300 多名, 居該校國際學生排名第六位。他 也建議拓展雙方合作 領域,從目前的人文社 會領域合作,擴展至醫 學院及科學、科技、工 程與數學的STEM 領域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 and Mathematics) 。同時,W 副校 長亦介紹該校的學生 赴海外實習及留學等 計畫,楊司長則表示教 育部目前積極推動國 際學生赴臺實習計畫, 希望未來與波士頓大 學進行類此合作,並期 待未來臺灣成為波大 學生海外留學計畫據點之一,進行全面性的 學生交流與學術合作。

除拜會波士頓大學校長及副校長,林次 長一行也應邀與波士頓大學臺灣研究相關教 授餐敘,希冀進一步強化臺灣與該校的學術 合作。與會教授包括波士頓大學亞洲研究中 心主任Dr. Eugenio Menegon、東亞考古及歷 史文化中心主任Dr. Robert Murowchick、人 類學系教授Dr. Robert Weller 及Pardee 國際 事務學院副所長Dr. William Grime 等。會中, 林次長感謝各位教授對於「臺灣研究」計畫的 支持,同時也期盼與該校持續進行臺灣研究 相關計畫,創新「臺灣研究」多年合作成果與 延續長期合作夥伴關係。

教育部與波士頓大學自2007 年即開始合作 「臺灣研究」計畫,在過去長達8 年的合作中, 波大開設了5 門與臺灣相關的正式課程,設置 考古學家張光直教授圖書館,進行臺灣數位 典藏庫計畫,並每年邀請臺灣及美國專家學 者於「臺灣論壇」專題演講,藉由這些學術合 作,提升臺灣研究能見度。 B2 1 web此次林次長率領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 合作基金會(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of Taiwan, FICHET)及19 所公私立大學校院參加2015 年美洲教育者年會活動,臺灣的學校也藉此 年會良機,不僅與姐妹校聯絡情誼、鞏固合作 關係,更積極和與會的世界各國各校洽談國 際教育合作可行性,期拓展臺灣各校的國際交流廣度。臺灣大學校 院參加教育者年會行之有年,此次年會中以「Study in Taiwan (赴臺 留遊學)」設置教育展攤,以整體行銷策略吸引美國學生赴臺學習華 語文或攻讀學位。年會中,更安排由國立臺灣大學吳俊輝副國際長 主持的講座(Session),藉由臺灣、法國、愛爾蘭、澳洲等四國學校的 交流經驗,探討政府政策與大學之間的關係,以及其間如何彼此磨 合與應對。經由美洲教育者年會設置行銷臺灣展攤及發表國際合作 經驗分享講座等活動,期能提昇臺灣高等教育的國際知名度,並進 一步拓展臺灣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合作契機。 

老夫平生好奇石

石頭,這是太平凡無奇的小事了。一是到處都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石;二是即使買,也不會昂貴。那,為何要提出石頭的問題來呢?

不過,你如果是“奇石”收藏專家,那可就大大的不同。一是“奇石”不是輕易可以找到,更不容易見到;更更不容易買到。二是“奇石”,例如:壽山石、田黃石、青田石、昌化雞血石、巴林石、芙蓉石等,現在由於開採多了,“物以稀為貴”;上述數款石由過去本來是普通石升格為“奇石”。它們已升格為不易見到的奇石,更更不易買到的奇石。

我有個收藏“奇石”的朋友,已有四十多年的收藏史。是“見石如命” 的角色。當他見到自己喜愛的一塊“奇石”,一定要追蹤到底。例如一塊漂亮的芙蓉石,那怕價格昂貴,他也要千方百計買到手。即使人在美國,可美石還遠在青海、新彊、蒙古、長白山、福建等地,他一樣要想盡辦法追蹤到個“水落石出”,才心安理得。

喜歡玩石,喜歡它哪些方面呢?從幾十年的觀察玩石經驗,綜合起來看,一般有如下的一些基本特點:例如–

外形奇特;天然藝術品;色澤鮮豔;紋飾漂亮;質地堅韌;化學性質穩定;分佈廣,品種多。作為奇石,它還具有多方面的價值。

奇石收藏家認為:到目前為止,奇石品種已有一百二十多種。我對這方面的見識還是十分有限。在這裡,我只重點介紹對印章石的學習體會。

顧名思義,印章石是專供刻印圖章的石材。其硬度一般在3度以下。篆刻制出實用功能之外,作為欣賞和收藏,印章名石主要有:壽山石、田黃石、青田石、雞血石、巴林石、芙蓉石、五花石、長白玉等。

壽山石:因產于中國福建福州壽山而得名。《讀史方輿紀要》載:在福州府“東北六十裡,產美石。瑩潔柔潤”。壽山石顏色極豐富:壽山礦常坑密布,常以各坑地名或顏色來對此產石命名。例如連江墩洋高山旗絳月尾吊筧半山鹿目格都成等。但非行家卻難以細分。壽山石入印,始於元明之際,盛於清。由於受印人喜愛,流傳作品豐富多姿,多數高超作品流傳至當代,成為收藏家的珍愛之作。B2 9 web

田黃石。田黃石產于福建福州壽山鄉水稻田底下。又是黃色,故取名田黃石。它是壽山石中最名貴的品種之一。屬葉臘石,為目前世界印材中的珍稀品種。早在明清時期聞名於世。歷代皇帝,達官貴族,文人墨客都以能得到田黃石而興奮不巳。歷代帝王喜好田黃,致田黃價倍增。當時,《閩雜圮》稱:“一兩田黃一両金” 。現在由於產出已近絕跡,何止百倍、千倍!

據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曾經與田黃石有過一段特殊的感情。在元朝末年,朱元璋生活很苦。無吃無穿背井離鄉,沿街乞討,渾身長滿了瘡。一天他乞討來到壽山鄉太勞累睡著了。等他醒來,發現身上瘡全好了。以後,壽山田黃石被人們推為“印石之王” 呢!

青田石。產于浙江山口、方山一帶的封門、旦洪、堯土等地。眾多的品名又依外觀顏色分為十大類:例如青色的燈光凍、魚凍、封門青、黃色的黃金耀、秋葵、棕色的醬油凍等。在100多個品類的青田石中,也有類似田黃的東西。只是叫了別的名稱。當然也有叫朱砂青田的“雞血石”。青田石產于浙江青田縣,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 。色彩豐富,花紋奇特。以葉蠟石為主,顯蠟狀玻璃光澤,無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

巴林石。主要依據顏色、質地、結構和紋理和結構,將巴林石分為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和圖案石等五大類。雞血石為珍貴之石。

昌化石。此石產地為浙江昌化玊岩山。屬葉蠟石。主要成分由地開石、高嶺石等組成。由於內含汞礦石朱砂成分而顯紅色,故稱鷄血石。鷄血在石中分佈愈多愈名貴。該石刻的印章如果六面都是紅色,稱為“大紅袍”,是更為名貴。

文/黃鏡明 

千里難逢手足情

最近,不經意地“翻箱底”,尋找自 己早年歷史材料時,發現一張 西元1956 年3 月,中學時期校刊《一中 學生》編輯委員會發給我的聘書,聘請 我當《一中學生》編輯。由此,難免引起 我回憶過去了的一些往事。 屈指算來,至今巳過去六十個年頭 了。時光流逝。幾十年歲月,有如流水 般,象放電影、錄相般,看得見摸得著, 可就是一去不復返呢! 提起《聘書》,我親愛的文友、書友 們!又會很關心我,問:你黃老夫子是什 麼原因,引起你這麼大的興趣,為多種 報刊雜誌寫了這麼個六十年?我只是回 想起喜歡寫文章,而且幾十年如一日地 為海內外各種刊物、報紙雜誌不間斷地 寫了六十年。回過頭來看看自已,很有 意思!也積殿了不少難於坦言清楚的有 感而發的情緣!為什麼能夠堅持不懈地 寫了這麼漫長歲月的六十年?

我不是寫作長篇小說出身。有的作 家一生就是為寫一本長篇小說而獻身。 我只不過是“為人做嫁衣裳”。例如為某 熟悉的演出團體,為某文藝界著名名 星,寫一篇評論性的文章。彼此很瞭解、 熟悉,彼此互相介紹,也就無所謂。從 60 年代至80 年代,我在中國廣州廣東 省藝術研究所任職時,許多駐穗報紙雜 誌的記者,例如:《中國藝術》、《中國戲 劇》、《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廣州 日報》、香港《文匯報》、香港《大公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上海 《文匯報》、《新民晚報》、《武漢晚報》、 加拿大《大漢日報》等,各家報社記者, 由不熟悉到成為好朋友,由開始時寫信 約我寫稿,到後來熟絡了,改為電話約 稿,告訴我什麼內容,字數多少,但一兩 天內要給送稿。如此這般,竟然為他們 “做嫁衣”做了幾十年啊! 說起華文媒體老朋友,由於都瞭解 我是研究藝術,喜好寫文章,有興趣畫 畫和書法,他們往往是假日約我敘談交 流,“真刀真槍”見面示範。即:光講沒 用,加上我一點也不保守;你做給他看 過,知道你“真功夫”的尺寸深淺,這種 交流的事後情誼,非常牢固,永遠忘不 了!等於這位元記者來說,也算是學到 了一門“手藝”。何樂而不為!餘此類 推,我的華文媒體老朋友多多,即可想 而知! 

我在此要特地介紹一位資深記者。 每年凡是有演出團體出國演出,他必定 提前來找我約稿。問題是:他“醉翁之意 不在酒”。我的這位華文媒體老朋友,借 此機會,把全家老婆小孩都領來,要我 詳細介紹如何學習文學藝術的理論課。 有的寫手,偶然為自已熟悉的某位 老作家、老一輩著名名星寫回憶錄之類 的文章,比較多;而像我這樣不間斷地 寫同一種體裁、同一種類型的文章,就 比較少。像我這種“行當”,是比較特殊 的。因此,有許多老朋友,見面時“尊 稱”我為“黃專欄”,即“專欄作家”。不 過,我的這些“可愛”的老朋友,還不瞭 解我當年一兩天內要送稿的“苦楚”啊!

 西元1993 年初,我移居美國波士 頓。 波士頓,建於1630 年。是美國最古老的 文化古城。它擁有一百多間大專院校。 舉世聞名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總醫院等,多少年來,出了不知多 少頂尖人才。歷史上,這裡發生過許多 震撼世界的革命故事。約兩百多年前, 這裡一批年青人,不滿英國統治者在北 美洲,提高中國紅茶稅。他們同心協力 把船上四百多箱中國紅茶全傾入海中, 以示抗議。後來爆發了第一次美國革命 戰爭。波士頓港,是最早與中國廣州港 貿易的港口。廣州市有個叫“十三行”的 街名,當年是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外祖父 在此最早開發“十三行”的“祖師爺” 呢! 我在波士頓二十多年,最早接觸華 文媒體朋友,先後有:《星島日報》,《世 界日報》,《紀事報》,《明報》,《波士頓 新聞》等。這主要是歸功於老報人的引 薦。有的是工作上的關係,例如《世界日 報》老前輩馬克任,他是北美華文作家 協會主席,我是紐英崙分會理事。要辦 事,互相幫忙,就很容易相識。《星島日 報》,我為他們寫了一段時間的稿子。都 是老報人之間,大家互相幫忙,該報要 我寫就的,多數篇章是藝術歷史或演出 評論文章。後者多數是熟悉該演出機構 者。

在波士頓,與華文媒體接觸最多 者,要算是《波士頓新聞》。所以接觸比 較多,是因他們對我的“底細”比較瞭 解。該報主編幾年前曾約我寫“專欄”。 當時,剛好我正在策劃書畫展,沒有答 應寫。一直延至2013 年8 月才答應正式 為他們撰寫。我從2013 年8 月9 日第一 篇《記單車環游世界賴立坤》開始,斷 斷續續,至今,已寫了90 多至100 多 篇。每篇字數由一千五百多字至三 千多四千多字,視內容而定。但基本 保證每星期五供給一篇刊載。該報 主編根據唐人街群衆看報實際情 況,要求我照辦的有:1、要求內容要反 映群眾關心的問題;2、形式要大眾化, 淺白易懂。不要太深奧。我基本按照要 求而努力去安排和組織課題。 刊登在《波士頓新聞》一批批文稿, 正如《春秋寄語》中所述:“這些文章, 大多數是過去的讀書筆記或讀書隨感 彔以及重要歷史專題資料實錄。”“不少 篇幅也是我過去做論文專題前的草稿 和寫作素材。現稍作整理,刪補或修正, 使其記有一兩件小事,而且基本符合 “小品文”要求,送報社編輯部處理了 之。 一唱雄鷄天下白, 千里難逢手足情! 在弘揚中華文化與美國沃土共同交 流、開發的同時,願中美有志之士,把中 美藝術文化繼續發揚光大,緊跟時代潮 流,與時俱進,造福人類!